//
archives

1chimed

This category contains 5 posts

中醫:養生抗老


人類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然而、抗衰老、求長壽、古往今來、一直是人類的愿望和不懈追往。中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它對人類養生抗老理論和方法的探求由來已久。 人類在與疾病對抗的實踐和經驗證明,衰老是可以推遲的。衰老雖是人體生命過程中必然趨勢。但預防早衰,防治病衰,正确選擇和合理服用養生抗衰藥物,正是幞緩衰老的重要措施。 人類的衰老和長壽是一個非常覆雜的生理過程,而且受著多種生物因素的影響和製約。目前計算人類正常壽命值及預測壽命的方法很多,但至今尚無統一標準,也無絕對的科學方法。 衰老是可以幞緩,人的壽命也可以預測。卭著科學的發展,醫學基因和生物學的發達,長壽之謎終將被揭開的。理代科學認為,人的正常壽命應在百歲以上。但由於受多種不利因素的影響,能活到最高壽限的人還是極其有限,但是卭著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與長壽問題,只要保養得當,平均壽命達至百歲,在不久日子就能達到的。 一. 衰老的原因 《陰陽失調、氣血失常、臟腑虛衰、邪盛正衰、精衰、氣耗、神傷、疾病與衰老》 中國歷代醫學家認為衰老與內外二因有關,但內因是主要的而內因中除了先天稟賦的強弱,又以脾、腎虛衰為導致衰老的主要因素。外因主要是後天環境、氣候、營養、精神狀態、醫療衛生條件、經濟狀況、個人衛生等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中醫學的陰陽失調、氣血失常、臟腑虛衰、邪盛正衰、精衰、氣耗、神傷和疾病,這些是衰老的重要因素。 1. 陰陽失調 人類的生長、發育、衰老等一系列變化、都是以體內陰陽為基礎、人體的陰陽必須處在相對平衛狀態之中,臟腑陰陽氣血平衝,人體才能不被外邪侵犯,保持健康無病。人到中年以後,機體內陰陽平衝逐漸失調,機體與外界環境的穐調平衝受到破壞,則損害健康,易患疾病、易致衰老。 2. 氣血失常 人體的氣和血流行於全身、是臟腑、經絡等一切組織器宮進行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中國歷代養生學家十分重視氣血與人體健康的關係、認為氣血充盛調和、方可不生病、幞年益壽。如果氣血失常必然會影響到人體內各種生理功能,而引致疾病。中醫陰陽論中,氣屬陽、血屬陰、兩者之間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相互為用。氣對於血、具有推動、溫照、化生、絡攝作用、血對於氣、則具有濡養和運載等作用。如果氣血相互功能減退、對經脈、筋骨、肌肉、皮膚的營養作用減弱,從而產生邢體瘦怯、心悸失眠、行動不便、肢體麻木、肌膚乾燥、疲乏無力等衰老表現。 3. 臟腑虛衰 腎氣的盛衰、決定著人的強壯衰弱,生命的長短。腎氣充盛的青壯年時期,生機勃勃,年富力強。腎氣虛衰,五臟六腑功能亦相繼減退,人就變老、或未老先衰,若發展至腎精枯竭、不能化生陰陽濡養臟腑之時,臟腑百脈空虛,生命便是結束了。 脾胃虛損,脾胃是人的後天之本,脾有運化水谷,輪布精微、統攝血液作用。脾屬陰土、具有生發之氣、配合水火、會合金本的作用。胃屬陽土、能便六腑化谷、津液布揚、百骸階得其養、脾和胃相表里、同屬消化系統的主要器官。機體生命活動的持續和氣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賴於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因而稱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若因飯食所傷,勞倦所損,致脾胃虛弱,生化之源不足,人體不能正常生長發育,因而就容易發生衰老。 心臟虛衰、心為君主之本、主神明、主血脈、心能化生血液、它和血管息息相通、是生命活動的主宰。心氣虛側血脈運行障礙、老年氣虛血瘀是胸痺心痛、中風等病的主要病因。 肝臟疲憊、肝主疏泄、主筋、開竅於目、為藏血之臟。肝臟功能減退、疏泄失調、氣機不暢、情志、消化、血液循環都不能維持正常、更出現許多相關的衰老表現。 肺臟衰弱、肺主一身之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外合皮毛。肺氣虛衰、呼吸吐納減弱、水液使代謝失常、皮膚失充、腠理不固、則生機衰退、清氣納入不足、容易感受外邪、促致肌體早衰易病,生命短也。 4. 邪盛正衰 正氣不足、人到老年、陰陽漸衰、五臟日虛、各種生理機能減退、易感外邪、此時機體就呈著邪盛正衰狀態。 5. 精衰、氣耗、神傷 飲食的調養,起居的安排、精神情志的調攝、形體的運動鍛煉、勞逸的調節、四時氣候的順應、所有這些後天調理因素都和精衰、氣耗、神傷有著蜜切相關,也是造成衰老的原因。 6. 疾病與衰老 人在中老年開始,許多疾病的發病率明顯增加,如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中風、腦血管病、腫瘤、癌症、這與人的正氣逐漸虛衰有明顯關係。因此,袪除病邪,積極預防和治療疾病,是抗老長壽的重要措施。 二. 衰老表現 1. 因腎氣虛衰引起的衰老表現 頭髮變白、牙齒鬆脫、形體改變、耳鳴、耳聾、生殖器官萎縮、性機能減退,尿液排泄困難。精神異常、語言障礙。這些衰老表現都是腎氣虛衰引致。 2. 其它臟腑衰退引起的衰老表現 容顏暗淡無華、皮膚皺紋、肌肉無彈性、脾失健運、消化功能減退、腹脹便溏。肝失疏泄、膚甲軟薄。這些都是臟腑衰退的表現。 三. 長壽的因素 1. 運動與長壽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與五臟、氣血、形體、精神等方面都有密切關係,人到中年同老年、身體的功能不可避免地日趨衰退,其生理特點可概括為一個”虛”字,臟腑衰退,精力虛衰、真元不足、運動遲緩、多瘀多滯、不耐寒熱、運動卻是養生防衰抗老的重要方法。 2. 飲食起居與長壽 飲食是保持人體健康的第一要素,人的壽命和起居飲食的合理安排有著密切的關係,正常起居飲食,建立和保持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這對中年、老年眾可起到幞年益壽的效果。 3. 環境與長壽 人類生活在自然界里、其生命活動與自然環境的變化有著蜜切的關係,要想生存和長壽,必須順應天時地理、掌握自然變化規律,主動去適應自然的變化,享有舒適生活,具備幸福和睦之家庭,這都是中老年人養生抗老不可缺少的條件。 4. 七情與長壽 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惊七種情志變化,中國醫學認為它是人體對外界環境的生理反應。但在突然強烈或持久的情志 刺激下,若是這種刺激壓力超過人體能夠承受的生理限度,就可使人體氣機紊亂,臟腑氣血陰陽失調,這樣就會給人體帶來一定損害。 四. 中草藥在養生抗老中的作用 … Continue reading

中醫理論:氣候對人影響


四時六氣—-四時就是春夏秋冬,按照這四個季節來說,是春溫,夏熱,秋涼,冬寒,但這四種不同的氣候,按其性質來說,實際上是二類,溫與熱是一類,涼與寒是一類。 用 陰 陽 來 解 譯, 春 夏 是 陽 , 秋 冬 是 陰 . 四 時 氣 候 變 化 過 程 , 陰 陽 消長 運 動 , 發 展 的 過 程 , 這 對 人 體 的 影 響 , 疾 病 的 產 生 , 研 究 有 … Continue reading

中醫的理論體系


中醫的理論具有它的獨特體系,這種理論體系是從實踐中總結發展起來,在理論知識中主要分成 (1) 人的生理方面有臟象、經絡。 (2) 病因方面有六淫、七情、飲食起居。 (3) 辨証的有三焦六經,衛氣營血。 (4) 診斷的有四診,八網。 (5) 治法的有逆從正反,標本緩急,以及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的八法。 (6) 藥物性能的有四氣。五味。升降浮沉。 (7) 方劑配伍的,有君臣佐使等。這些都是構成中醫理論系的基本內容,特別是黃帝內經中的陰陽五行學說,它更具有聯系各個方面的作用,成為理論體係的重要部份。 中醫 學 從 基 礎 到 臨 症 ,從 預 防 到 治 療 , 有 它 自 己 的 一 套 基 本 學 說 , 其 中 包 含 著 天 時 ,地 理 , 環 境 等 … Continue reading

中醫 – 人和自然


自然界是人類生命的泉源,《黃帝內經》-素問說: 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又如靈樞經說: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從以上黃帝內經文獻記載以充分明確地指出人與自然界是密切關係的,這種密切關係在中國的醫學史上正是起著科學性的研究作用,二仟年前古人已深明生物在大自然裡正是從順應至適應,成長至進取而生存的。” 地 球 上 的 所 有 生 物 , 都 因 地 球 自 轉 所 造 成 的 明 暗 反 覆 , 取 其 適 合 生 活 的 地 方 而 生 存 。 人 也 不 例 外 , 在 醫 院 的 產 房 裡 , 剛 … Continue reading

中醫專題及黃帝內經


中醫是中國人同疾病對抗經驗總結,它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例如辨症學的陰陽五行論,人體的五臟六腑,藥物的中草藥,臨床診斷的望、聞、問、切,甚至治療方案中的針炙,氣功,按摩等。這些理論是我們值得研究和運用的。 我也談中國醫學史上的偉大著作,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黃帝內經》,漢朝時期張仲景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明朝年份的李時珍《本草綱目》,清代的《醫宗金鑒》。這些醫籍是推動中醫歷史前進的巨輪。 在臨床上,中醫也需要結合西醫,例如,病患者急性闌尾炎,急需手術治療。中藥的淮山,茯苓主要成份是淀粉,在這富裕社會裏,豐衣足食,它是沒有醫藥價值了。種種的理論和學說是可以中西結合,取其最好方案應用於病者。 黃 帝 內 經 《 黃 帝 內 經 》 在 中 國 醫 學 文 獻 記 載 中 , 是 二 千 年 前 醫 史 上 最 早 的 著 作 。 《 黃 帝 內 經 》 包 括《 素 問 》 和 《 靈 樞 》 兩 … Continue reading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to subscribe to this blog and receive notifications of new posts by email.

Join 1 other subscriber

RSS I Homme Styling

  •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e feed is probably down. Try again later.